又搬家了

闊別超過2年,終於再執筆寫文了,希望這次能維持下去吧(雖然現在已經不流行Blog)
雖然文章依舊,但其實這2年間有伺服器一直在進化,由G620T升級為i3-2100T、RAM 加至 8GB、網頁伺服器亦搬至VM內執行,卻不肯寫文

網頁伺服器荒廢,甚至一度停止運作,直至網域過期,才不得不面對…… 回想起來,由 maho.no-ip.info 至 hana.zapto.us 到 hana.o0o.hk,基本不到半年換一個,現在找到的 hana.docomo.hk 又不知可以捱多久呢?

其實在離開的2年間,本來想待更新至 Bo-blog 2.5 才寫文,可惜應該沒戲了,所以趁這個搬家的機會一口氣將網址核心由 Bo-Blog 換至 WordPress。 現在 WordPress 已經是 4.0,而坊間的轉換器只支援至 2.7 版,也把過程cap了下來,希望能幫到面對同樣問題的朋友

以下內容技術含量過高,有興趣的話才按閱讀全文吧

繼續閱讀 “又搬家了”

後記

換了服務商半個月,舊的 ISP 也上來重拉了條線,再插在 100Mbps USB-LAN,整個網絡終於完成。
以下是一些花絮:


由於光纖線不能在短距離作 90 度轉彎,否則就會折斷。而供應商提供的光纖盒,內裡並無什麼機關,只是如果家內的光纖斷了,就只換需更換盒子至數據機的光纖線;如果盒子以上的線斷了,就需要重新從機房拉一條光纖。


光纖數據機和路由器放在電視後方,兩部設備 10 個埠全部都插滿網線,不過後來發現光纖數據機最多只能派 2 個 Public IP,所以一個連接伺服器,另一個連接路由器,最後一個連接 NowTV 的機頂盒,因為 NowTV 純粹接收 Multicast,不需要 IP(誤。而本來連接到 ION 的埠則轉用了無線的方式上網。


機箱十分的細小,能直立擺放,騰出大量空間放其他東西。

最後來一張網絡結構圖:
[sfile]attachment/201201/1327242529_19049577.png[/sfile]

[開箱] Aztech HL115EP、Linksys E4200

由於路由器要放在客廳,我的房間在客廳旁邊,要確保它能以 1Gbps 的速度運行,所以就分別買了一條 10 米和一條 15 米的 CAT-6 線來給我跟我弟弟使用。至於較遠的房間,我就轉用傳輸較穩定的 HomePlug。HomePlug 並非什麼新技術,它屬於 Powerline 技術之一,原理就是利用家居的電源網絡作為資料轉送的媒體,所以用家可以依靠電源線上網,詳情可參考維基百科:

其技術規格可把多組設備透過供應電源的電線互相聯繫,而經 HomePlug 認證的產品可應用在個人電腦或支援乙太網、USB 及 802.11 的設備。由聯盟成員公司製造的設備大多已內建 HomePlug,只要把多台支援 HomePlug 的裝置插在電源插頭內,即可建立連線並進入網路。由於 HomePlug 是以高頻去作數據傳輸,穩壓器或類似裝置或會對傳輸訊號影響,因此宜避免使用於跨配電盤、電表電力線網路。

今早不敢懶睡,早上起床之後就做了一連串準備,先是拉兩條 CAT-6 線到房間,再來就是把客廳的電視櫃由窗旁移到門邊,以迎接中午師傅的來臨。中午過後,師傅終於上來,裝了差不多兩個小時才完成安裝。後來測試速度尚可接受,下載非常滿意,有超過 180 Mbps,但上載不足七成,僅 130 Mbps,而我最可恨的是師傅竟然把我本來 ISP 的網線拉斷,而且還說跟他無關(怒)。

好吧,繼續開箱:Aztech HL115EP、Linksys E4200


一對 HomePlug


箱內附送的東西不多,除了 HomePlug 本體外、還有光碟、保用証、簡易說明,還有市面上比較少見、抗干擾較好的 FTP(Foiled Twisted Pair)線。


Linksys E4200、非常的貴……


打開第一層是路由器本體


全 Gigalan 的設計


器本體下方全是散熱孔,方便散熱


箱內全部物件一覽:路由器本體、電線(同時提供了美式兩腳插頭和英式的三腳插頭)、CAT-5E 線和光碟說明書。

[開箱] 伺服器進化中

經過幾天周旋,服務人員的態度仍然十分強硬,指一百四十多的續約價已經是最便宜,可是看到某論壇,同樣個案有人可以用 八十幾元續約。在別無他法的情況下就只好換另一家網絡供應商的 200Mbps。既然要換 200 Mbps 的網絡,那就要再將家中的網絡設備升級來應付流量。另外,新的光纖線進房也不易,一不做二不休,趁這個機會把路由器由房間放回客廳,順便解決無線的接收問題。

客廳將會成為整家網絡的樞紐,其中客廳的伺服器擔當的角色又更重要,為免伺服器下載時,其他電腦經網絡存取檔案而令伺服器的下載速度減慢,所以這次會把伺服器升級,底板方面選用內置雙網卡,一埠連接網絡進行上下載,另一埠則連接內聯網以分享檔案。先來看規格:

主機板:J&W H61M-USB3
處理器:Intel G620T(35W)
記憶體:Transcend DDR3 4GB * 2
機箱、電源:CoolerMaster Elite 100

再來個開箱:

主角們(記憶體是從我機調用,因此沒開箱圖)


配件非常簡樸


更省電更快的 G620T


時脈為 2.2 Ghz,EIST 閒置下則降至 1.6 Ghz


跟 2100T 一樣薄的散熱扇…..


上機前試跑


成功辨認處理器和記憶體


剛好可用 i7 送的薄身散熱扇,大約跟 1U 散熱扇差不多


上好硬碟之後,就可以安裝系統了

很累了,明天繼續……

計画通り

自從半年前幫弟弟換了 Sandy Bridge 之後,看到其省電高效之後,就很想給客廳 ATOM 換掉,可惜傳說 Sandy Bridge 對電視的支援度很差。為了破解流言,四月的時候也試過用弟弟的電腦輸出到電視,可惜接駁 HDMI 後無法開機,即使使用「先插 VGA 開機,到桌面再插 HDMI 」的方法,原來只要我插入 HDMI,畫面就會一直跳,這時桌面右下方系統列彈出了類似「Intel 驅動程式沒有回應,並已回復」之類的訊息,跳了五六次就會藍畫面了,只能拔掉它重新開機。

由於沒有另一條 HDMI 線,因此不知是線的問題還是其他問題…..換掉 ATOM 的事也暫告一段落。

最近淘寶時順便淘了條 HDMI 線,以便我的平板電腦輸出到電視中,同時亦可以測試一下是否線的問題。換了新線,我的平板電腦能順利輸出到電視,之後就換我的電腦,竟然都成功了!!


42 吋畫面玩瑪奇應該超爽的說(根本沒時間登入去玩)

……計画通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