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硬碟三步曲 — 終章

前情回顧:雖然我有數以 TB 的檔案資料,儲存它們也有不小的儲存空間,但是它們有超過 95% 都是我長期不會接觸的檔案。要長期消耗電力來連接這些實在不划算,所以在去年年初換電腦的時候,用一個新的 2TB 硬碟來取代本來的四個硬碟,但一來新硬碟可用空間不多(買回來第一天已經灌了超過 1TB 資料),二來換出來的四個硬碟中,其中三個也「無家可歸」,十月多買一個硬碟之後,我就不得不開始正視硬碟的存放。

在網上找過不少存放硬碟的容器,我但求方便存取以及高容量(這裡指能放多個硬碟)。很快就被我就找到 ORICO 這品牌,它有好幾種產品:一種是一盒只能容納一個硬碟,但可一直堆疊的硬碟盒,化整為零的意念頗好,但實際上堆疊之後要在眾多個盒子中找出想要的實在困難,所以我只買了一個,在帶硬碟外出時使用。

其坑紋設計令它可無止境的一直堆疊,但我冒不起這個險……

內裡有很吸震物料,還有一張說明書,最可笑是它還有一年保養!

另外一種是鋁箱,內裡可放 6~10 個硬碟(視乎型號),樣子相當的專業,就好像職業殺手用那種箱(大誤,不過體積也相當的大,而且全部放在大箱內也難以分辨不同硬碟,最重要是它停產了,所以也 PASS 了。

最後找到一個類似 NAS 的保護箱,樣子似 5-BAY 的 NAS 但內部當然沒有電路板,可儲存五個硬碟,完全符合了我的要求,所以就買回來了。

盒子頗大的說

硬碟保護箱跟 CD 儲存箱相當融洽 XD

由於泰國水災,這年與硬碟有關的事應該踏入終章了…..寄望明年會降價吧

十月硬碟三步曲 — 硬碟何價

買了抽取盒之後,只用了一晚的時間,就把些檔案移動到離線硬碟上,釋放了 300 GB 的空間,總算是暫時脫離了危機。經過空間告急這事之後,我充分意識到電視動畫所佔的空間愈來愈大,而現在動畫硬碟上把電視動畫、DVDRIP、BDRIP 放在一起的分類法並不切實際,所以就需要重新做一次空間規劃。

很快的、我就想了個「好方法」,就是把它們分離:電視動畫保留在 1.5TB 硬碟上,然後首階段先買一個 2TB 硬碟以放置 DVDRIP 與 BDRIP,至 6000 元到手之後再買個把 BDRIP 分拆,簡單說最後就是 1.5TB 空間放電視動畫、2 個 2TB 分別放置 DVDRIP 與 BDRIP。

不過,因為這年學業比過去繁重得多,除了全年的專題研習(Final Year Project,FYP)之外,各科都有不同的研習和報告,由開學第二週開始,回家的生活就是繼續做,硬碟抽取盒和散熱扇就是忙完網絡安全科的研習之後才抽到時間買。所以,硬碟什麼的也要先等,等 10 月 14 日 FYP 初期報告截止之後才買。

10 月 17 日,終於有空的我跟友人去腦場買硬碟,但看到價錢的我嚇了一跳:心中想要的 Seagate 2TB Green 竟然由 565 元漲價至 639 元,嚇得我立即問友人是否我看錯,但事實在某店竟然叫價 639 元,最後當天在最便宜的某 C 店多付 34 元、用 599 元買了這個硬碟:


由代理 Xander 保養


拆開後與 565 元 2 TB 硬碟沒任何分別


2000GB、中國製造

由於現在已經有抽取盒,因此加硬碟不用再拆開機箱,所以這硬碟很快便「安裝」完成,並開始漫長的「檔案長征」。與此同時,我亦在網上查個究竟,查硬碟起價的原因。原來,599 的售價只是開始,由於泰國水災問題嚴重,導致硬碟大廠 WD 和供應 OEM 為主的 Toshiba 停產,可能需要半年的時間才能恢復原有的產能。而即使主要廠房在其他地方的 Seagate,也因為部份元件在泰國水災停產而令供應鏈中斷,無法有原有的產能。

基於在香港「什麼也可以炒賣」的人和商人「加快減慢」的特性,「可能需要半年回復產能」的消息一出,硬碟就立即炒賣起來。在我「檔案長征」的期間,硬碟漲幅簡直是前所未見,截至十一月三日,當天用 599 元買入的 Seagate 2TB Green 已漲價至 1380 元之餘,而且不獨立出售,要組裝電腦才能享有這「優惠價」。眼看內地以至台灣、日本在水災後的硬碟漲幅不到一半,問題究竟在泰國,還是香港

本來打算 6000 元到手之後再買一個的我,看到台灣網民的慨嘆,簡直是感同身受:

曾經有一顆便宜的硬碟擺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沒有敗入
等到漲價的時候才後悔莫及,塵世間痛苦的事莫過於此
如果上天可以給我個機會再來一次的話,我會對那個店員說我買了
如果可以在這波漲價潮加上一個期限,我希望是一個月……

可是,我覺得在香港,能否回復當初 565 元這價格也成謎

十月硬碟三步曲 — 序章

為了進一步輕量化電腦,在年初換電腦的時候,我把運行的硬碟數量由四個(1.5TBx2、640GB、500GB)濃縮到一個新買的 2TB 硬碟上,把不常用的檔案保留在舊硬碟上作離線儲存。不過,這年看的動畫多了,首 3 季看了近五十部套動畫、使用了超過 150 GB 儲存,加上又要同時存放 BDRIP,當初 2 TB 所剩的 500GB 在剛踏入十月之時就告急了,解決方法不外乎:買個新硬碟 / 想方法把電腦上的檔案搬到離線硬碟上。

把電腦上的檔案搬到離線硬碟上似乎是最方便的方法,再者即使買個新硬碟也得要想檔案搬運的問題,所以結論是:先用 HDD Docking 把電腦上的檔案搬到離線硬碟上,然後再買個新硬碟(被巴)。正當我要用的時候,才記起它仍然在舊校的儲物櫃(去年因為要做專題研習的關係,我買了個 HDD Docking 和帶了隻 80 GB 硬碟回校)。然而,它們都被清理了,在朋友跟我說「被清理的物品會在學校倉庫暫存半年」的時候,我還很興奮的回到舊校到秘書處拿鎖匙,豈料……





沒錯,這就是舊校的「倉庫」

看到這些令人戶舌的場面,即使尋回我的 Docking,但那應該不能用了,所以就只好重新買一個了。本來打算是買一個只有 E-SATA 的 Docking,可是市場上都沒有純 E-SATA 的,而有 E-SATA 的 USB Docking 動輒也要百五元,在絕望之際的我卻發現這個東西:一個在 Docking 面世之前已經有,但被我一直忽略的硬碟抽取盒!由於它有跟內置硬碟相同的效能(因為直接連到主機板上)之餘價錢亦較 Docking 便宜,所以就轉向,買了抽取盒


抽取盒的包裝



除了硬碟之外,同日我還入手了散熱扇(散熱膏是先前使用至今),並在安裝抽取盒時一併安裝。


安裝完成的樣子

之後只要在 BIOS 中設定連接抽取盒的 SATA 埠為熱拔插(HOT-PLUG),就可以在電腦運行的時候隨時放硬碟,要拔除之前在「安全移除硬體」中選擇即可。


情況跟插 USB 的一樣方便

[開箱] Creative Sound Blaster Tactic3D Alpha

我對音效有頗高的要求,平日使用的是 Creative Sound Blaster X-Fi Titanium Fatal1ty 音效卡配合 Logitech z5400 5.1 音響系統,不過喇叭功率高、音量大,不適合在晚上使用,所以晚上(尤其是深夜)我都會轉用 ASUS Xonar U1 音效卡配合 Philips SHE9850 入耳式耳筒。由於長期佩帶使用入耳式耳筒會令聽力下降,而我用於 Skype 的 Philips SHM 3400 的音效又不符合我的要求(雖然音質比我買時預計中要好,但低音欠奉之餘又嚴重漏音),因此我一直物色一個可以在晚上或多或少能「取代」喇叭的耳機。

去年 11 月在電腦雜誌中看到 Creative 推出 Sound Blaster Tactic3D Alpha,擁有可拆式的咪高峰、以及雙制式的連線(耳機為 3.5mm 連接頭,另外還有 USB 音效),非常靈活的配備早已吸引我的目光,可是多次在電腦商場逛也找不到這款耳機,由於當時耳筒耳機都有,功能上亦無任何問題,沒有就不買罷了。

可是,幾星期前手滑了把耳機給弄到半壞(聲音變得很小而咪高峰則沒受影響),就只好多逛幾次、多逛幾個商場,可是結果都一樣,沒有我心儀的那款耳機,反而剛打入音效市場的 Corsair HS1 不難發現它的蹤影,實在令人火大。一次偶然在 Skype 跟常常在電腦商場中行場的朋友 Van 仔談起這款耳機,他跟我說他認識 Creative 代理的同事,就委託他幫我買回來了。


Creative Sound Blaster Tactic3D Alpha 耳機正面


右上方標示不同特點、功能


耳機的左邊有個 3.5mm 洞,能插附贈的米高峰;盒右下方寫的 Daul Mode,表示可用 3.5mm 連接或 USB 音效 + 3.5mm 連接


盒的背面介紹了耳機和軟件功能


USB 音效卡以及咪高峰


咪高峰的線採用軟膠,可隨意扭曲變形。由於它同樣是3.5mm 規格,當然也能直接插到音效卡上 XD


在播放裝置中把預設裝置轉為 ASUS Xonar U1 即可


音效設定

由於 ASUS Xonar U1 有放大(Amplifier)功能,推 Philips SHE9850 絕對沒問題,連習慣大聲聽歌的我聽音樂時音量最大也小於 30%,Skype 時調至 3% 聲音已經十分響亮(1%也聽得十分清楚),擁有 40mm 釹磁驅動單元的 Creative Sound Blaster Tactic3D Alpha 相對使用動鐵驅動的 Philips SHE9850 要難推得多,聽音樂時音量調至 100% 僅高出我的接受範圍少許;看動畫、遊戲則只用 50% 音量;Skype 則用 10% 音量已經十分充足。音質方面,低音下潛力非常不裕,播放「The Pacific」測試時,子彈和爆炸都有相當的震撼感,雖然比不上 Logitech z5400,但這價位已經是交足功課。中頻人聲方面表現也不錯,唯獨是高音就一般,可能它是屬於遊戲耳機,低音太突出所致。


啟用 Dolby Headphone 後空間感更廣,更有看電影的現場感

總結:
雖然這耳機屬於 Gamming 中只屬較入門的級數,但已經有不錯的表現,實屬難得,只可惜除了在官網購買外,在我買到前香港並沒有店舖在賣。據該代理同事指,該代理並無引入這款耳機,在我朋友詢問後,才 e-mail 到 Creative 總公司把耳機引入,如果不是我有朋友,恐怕不會買到,甚至見到這耳機了。